【题记】在用户消费需求加速升级、迭代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格力空调连续16载夺冠绝非偶然,这是格力长期深耕 “硬科技” 研发,始终坚守 “硬质量” 标准,与消费者需求深度共振的必然结果。
华亭||撰文
前不久,一项自2010年起,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根据国家标准开展的2024-2025年度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,格力空调再度蝉联空调品类第一名,这已是其连续16年荣膺此殊荣,体现出格力空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。
《家电魂》作为深耕行业的专业自媒体,见证了格力空调矢志不渝追求“硬科技”、“硬质量”的发展历程。这次结合再次获得用户满意度排名第一深度,以专业视角剖析这一行业标杆案例,探寻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。
竖起丰碑:硬科技不断创新铸就用户连年认可
企业要在用户心中筑起“丰碑”,需通过持续创造不朽的产品与体验,让品牌成为用户心中永恒的信赖标志。而能有这样的产品与体验,首先是要体现在掌握核心科技上,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的价值,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。
格力能够16年得到客户满意度第一,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技术创新永不停滞。远的不说,就近10年而言,格力空调一直是创新不断。以难度最大的磁悬浮技术为例,2014年,格力成功研发出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水冷机组,填补了国内空白;2019年,格力再次取得突破,研发出全球冷量最大的1300RT磁悬浮压缩机。
有句行业语极为经典,“一流企业做标准,二流企业做品牌,三流企业做产品”。格力在不断引领技术突破后开始“标准出海”,今年6月由格力电器主导制定的两项ISO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正式在全球发布、推行。相关行业人士就认为,这是全球制冷压缩机领域中,中国企业首次打破西方对标准制定的垄断,为中国制造登上世界舞台增添了话语权。
董明珠却这样说,“格力电器这十年来,我们总结了一个经验,消费者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标准。” 面对消费者体验,格力研发的“风不吹人”技术,实现了冷暖分送“黑科技”,“风不吹人”系列空调兼顾了健康养生的理念。这些典型硬核技术有效预防“空调病”发生,体现出格力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。
长期主义:硬质量不负用户彰显中国制造初心
"以用户为核心"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把品控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的行动准则。格力空调能够16载得到用户的首肯,其核心就在于践行长期主义理念之下品控细节,形成了“让世界爱上中国造”的苛刻质量管理模式,并因此获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——“中国质量奖”。
在格力质量管控体系里,从原材料采购的细致筛选,到生产环节的精细化制造,再到成品出厂前的多轮检测,无不体现出对品控的严格要求。以空调外机壳材料为例,格力选用高强度、耐腐蚀合金材质,通过模拟极端气候环境测试,确保长期使用不变形、不生锈,让消费者用得安心,彰显硬质量是消费满意度的基础保障。
在品质管理上,最能体现的就是质量文化的沉淀。“质量关乎两个生命,一个是消费者的生命,一个是企业的生命。”这句话刻在格力每个展厅和车间里,也深刻渗透入格力企业的品质基因中,凝聚成强大的企业文化。在格力内部,每年都会开展多样的质量技能比赛,提升员工质量意识,强化企业质量氛围。
格力始终坚守对硬质量“较真”精神,构建消费信任的坚固防线。2009年,格力有一批产品被召回,虽然该批次故障率仅有千分之一,但这对格力来说是不可原谅和放过的,为此还处罚了当时的品质部领导,杜绝了在品控上的任何疏忽。此举传递出格力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命,这种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岂能不筑牢质量根基?
意义非凡:树立行业标杆推动高质量转型升级
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上,格力无疑已交出一份标杆答卷。据家电魂了解,截至目前,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超13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万余件;拥有48项“国际领先”技术。以科技创新赋能、质量品控为本,格力正迈向推动中国制造业更高质量的新征程。
虽已成为行业转型的标杆,但格力持续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停止。今年不断的“董明珠健康家”终端战略落地,正是格力发力全品类家电,“从一种产品到一种生活”,格力整合核心科技打造的智慧健康家居生态,正在真切走进消费者生活,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。
跟踪家电行业近40年行业人士张彦斌认为,格力连续16年蝉联空调品类消费者满意度第一,是“硬科技”与“硬质量”双轮驱动的必然结果。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,这一案例不仅是格力的荣耀,更是中国制造业探索消费市场深度融合的样本。
事实上,家电业已是一个进入存量发展阶段,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方向性抉择。而从增量行业走来的一些企业似乎迷失了方向,不知道转型升级的实际意义是什么,无奈卷入以价格为核心的行业内卷之中。而格力“硬科技+硬质量”驱动的发展,不仅具有行业标杆作用,也给转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!